電磁制動電機中,最大特點是采用電磁制動器作為制動部件,電磁制動是使機械運轉部件停止或減速所必須施加的阻力矩稱為制動力矩。制動器的原理是在磁線圈接通額定電壓(DC)時,電磁力吸合銜鐵,使銜鐵與制動盤脫離(釋放),這時傳動軸帶著制動盤正常運轉或啟動,當傳動系統分離或斷電時,制動器也同時斷電,此時彈簧施壓于銜鐵,迫使制動盤與銜鐵及法蘭盤之間產生摩擦力矩,使傳動軸快速停轉。 電磁制動器可分為電磁粉末制動器和電磁渦流制動器,電磁摩擦式制動器等多種形式。
(1)電磁粉末制動器:激磁線圈通電時形成磁場,磁粉在磁場作用下磁化,形成磁粉鏈,并在固定的導磁體與轉子間聚合,靠磁粉的結合力和摩擦力實現制動。激磁電流消失時磁粉處于自由松散狀態,制動作用解除。這種制動器體積小,重量輕,激磁功率小,而且制動力矩與轉動件轉速無關,可通過調節電流來調節制動扭矩,但磁粉會引起零件磨損。它便于自動控制,適用于各種機器的驅動系統。
(2)電磁渦流制動器:激磁線圈通電時形成磁場。制動軸上的電樞旋轉切割磁力線而產生渦流。電樞內的渦流與磁場相互作用形成制動力矩。電磁渦流制動器堅固耐用、維修方便、調速范圍大;但低速時效率低、溫升高,必須采取散熱措施。這種制動器常用于有垂直載荷的機械中。
(3)電磁摩擦式制動器:激磁線圈通電產生磁場,通過磁軛吸合銜鐵,銜鐵通過聯結件實現制動。